取自What Go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UP學—所有經理人相見恨晚的一本書》
1.贏太多:不計一切代價想贏,即使在和小孩子的周末球賽中,在和朋友決定晚餐地點的溝通中,都想掌控局面,都想贏。雖然成功人士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但要避免過度的競爭意識。
2.加值過度:無法遏止對每一個討論提出自己看法的渴望,因為認為自己的「洞見」極具參考價值。這會讓部屬逐漸失去信心。最好是當別人提出一個做法後,如果可行,就直接肯定地表達「很棒的主意」,而不要再加上「但是如果…會更好。」
3.打分數:以自己的標準來評斷別人。沒有人喜歡受評斷,即使如何婉轉都一樣,習慣為別人打分數不知不覺會把別人從身邊推開,而他們也不會再幫助我們。
4.惡言批評:想要讓別人覺得自己很靈巧慧黠,出言嘲諷或給尖銳的評語。通常這種評論不具有任何人正面價值,只為了彰顯自己比別人優越。作評論前先想想,這是否能幫助我要評論的對象。
5.用「不是」、「但是」或「然而」開頭說話:過度使用這些負面修飾語,好像暗示別人:「我是對的,你是錯的。」即使談話過程再俏皮婉轉,經常會流於無意義的爭論。
6.告訴全世界我多聰明:想獲得別人讚賞,或是表現自己對局面的了解與掌控。例如助理告訴某件你事先知情的消息,你回應說「我已經知道了」,這只會讓他洩氣,以後猶豫要不要把任何緊要消息告訴你。最好的回應是「謝謝你。」如果能在自己居上風又最放鬆的情況是制止自己想要炫耀自己聰明的衝動,那麼你就擁有謙虛的美德。
7.生氣時發言:將情緒作為一種管理工具。生氣通常是因為我們對於局勢失控所產生的情緒反應,但卻很容易被冠上容易激動及火爆脾氣的印象。如果不能清楚表達你的怒氣是對事不對人,那麼最好還是閉上嘴巴。
8.否定,或是「讓我告訴你為何這個行不通」:不停地散佈負面思考。它不向惡言批評那麼尖酸,但掩飾在想要幫助別人的偽裝下,它絕對是純然的否定。沒有人喜歡和否定自己的人共事,久而久之,你的辦公室門上彷彿掛著無形的「請勿進入」的牌子。
9.壟斷訊息:不肯分享訊息,想藉此居於優勢。除了惡意隱瞞外,通常會因為溝通不足而導致訊息斷層,而讓其他人摸不著頭緒,這並非惡意,甚至立意良善,但卻造成負面影響。建議訂一個固定時間和部署溝通,充分分享資訊,改善溝通品質,也表達了你對部屬的重視。
10.吝於讚賞別人:因為在成功人士的奮鬥之中很少獲得讚美,所以他們也認為別人不需要被讚美。讚美是一個句點,除了肯定別人,也幫助自己獲得好人緣,有更多的支持者。
11.搶別人功勞:過度高估自己的貢獻,很容易湮滅了部屬付出的心血,從而讓部屬心懷怨恨,認為主管總是居功其偉。當自己沾沾自喜時,試著回想當中是否有別人的功勞,如果有,不要吝於感謝或宣揚。
12.找藉口:編織藉口讓人感覺不耐。在個性的瑕疵上找理由為自己辯護,而拒絕改變或進步。例如,我就是沒辦法讚美別人...等等。
13.怪罪過去:想將過錯歸咎於過往的事物,也是找藉口和拒絕承擔責任的表現。重要的是未來的行動準則。
14.偏心:無意識地帶人不公。那些很會拍馬屁的員工通常能得到主管青睞,因為人們會本能地喜歡那些喜歡自己的人。避免偏心的方法是自問三個問題:他們有多喜歡我?他們有多少貢獻?我給了他們多少肯定?注意不要忽略了肯定有貢獻了人,或是偏袒了喜歡我的人。
15.拒絕說對不起:不願對自己的言行負責,無法承認錯誤或自己造成別人的困擾。道歉是一種很強大的魔法,像示愛一樣,它所表達的意涵是:「我很在乎你,很難過我傷害了你。」這並非示弱,而是讓人感受到被需要及被重視。
16.不聽別人說話:除了是一種不禮貌的表現外,更帶給對方許多負面觀感,包括「我不在乎你」、「我聽不懂你說的」、「你錯了」、「你很笨」、「你在浪費我的時間」。久而久之,若還有人願意跟你講話,那真是奇蹟!
17.不表達感謝:「謝謝」是一種無限的資源,跟空氣一樣充足,如果不知道要說什麼,對任何建議不予置評的回應是「謝謝」。
18.懲罰傳訊息的人:不必要的攻擊,受傷的是無辜而且想幫助我們的人。對傳送訊息者最好的回應是「謝謝」。
19.推卸責任:怪罪其他人。沒有肩膀的主管會被質疑品格、可靠度,和對部屬的誠意。
20.過多的我
- May 31 Sat 2008 21:17
二十個影響領導力的壞習慣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