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幾個月,我就得清理住家旁邊一塊約六七坪小空地上的雜草。憑著一雙手,像老牛犁田般一寸一寸地把野草拔掉,我頓時能體會莊稼人的辛勞。

鄰居告訴我,好幾年前這片土地還可以種菜。很難想像原本肥沃的土地,後來卻蔓草橫生。經過這幾年的整頓(季復一季地拔草),這塊地至少維持了一點秩序,我們也栽了幾株小樹,活得差強人意。

拔完草的禿地,過了幾個月,淋了幾場雨,又將是一片春風吹又生的榮景。果真要一勞永逸,那得費多大的勁,把整片土翻過來,拔除所有野草的根啊?至於要重新成為滋養鮮蔬的美田,更需要多徹底的整治呢?

我一邊拔草時一邊思考,企業經營彷彿耕種一片田地。領導者必須清楚告訴大家這塊土地未來的模樣(願景),不然大部分的人其實沒甚麼想像力,只要能維持現狀就自認為表現優異。再者,著重財務報表的績效很容易只流於「拔草」,無法真正「除根」以強固基礎,而這卻是日後能否產出甜美作物的關鍵。即使單單拔草,越老的公司有越多奇怪的包袱,如同土地上的石塊和枯枝,阻礙了拔草的效率。難的是經營者往往必須一邊斬草,一邊除根,除非像九十年代的IBM面臨存亡關頭,葛斯納得以在董事會的授權下大刀闊斧地革新,不然一天到晚的重整和再造,肯定弄得人員筋疲力盡,掛冠求去。

企業員工好比土地的莊稼工人,如果地主按照除草多寡來發放工資,那些只專心斬草的人將能領取最優渥的工資;反之,那些把野草連根拔除的人效率肯定不如前者,報酬也相對低落了;然而企業最需要的卻是能同時斬草除根的人才,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les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